9月24日,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结果公布,学院成功获立年度项目5项、青年项目3项,再创佳绩。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项目类别 
 | 所在学科 
 | 
1 
 | 藏族民间物候知识体系与当代藏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 
 | 张彩云 
 | 一般项目 
 | 民族学 
 | 
2 
 | 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杂畜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 侯振兵 
 | 一般项目 
 | 中国历史 
 | 
3 
 | 明清以降长江上游地区洪水与城市地理变迁研究 
 | 马剑 
 | 一般项目 
 | 中国历史 
 | 
4 
 | 梭伦法律残篇整理与研究 
 | 张绪强 
 | 一般项目 
 | 世界历史 
 | 
5 
 | 甘川地区唐宋佛教石窟艺术走廊研究 
 | 高海燕 
 | 一般项目 
 | 宗教学 
 | 
6 
 | 西北汉简所见汉与周边交往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 周艳涛 
 | 青年项目 
 | 中国历史 
 | 
7 
 | 战时日本对中国大后方抗战力的调查研究 
 | 左春梅 
 | 青年项目 
 | 中国历史 
 | 
8 
 | 出土简帛所见秦汉边地疾病医疗与社会研究 
 | 张以静 
 | 青年项目 
 | 中国历史 
 |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经过受理申报、通讯初评、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现已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予以公布。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继续采取适度限额申报的办法,最后正式受理有效申报32714项,立项4642项目,立项率为14.19%。学校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共申报200项,其中45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立项率为22.5%,包括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0项、青年项目10项。
在学校立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学院2021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共获8项立项,立项率为60%,立项总数排名全校二级单位第二,涵盖了学院目前已形成突出特色的抗战大后方研究、历史地理研究、文明史与思想史研究、经济史研究、民族史与古代边疆治理研究、古典文明研究、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本次获立项之负责人,均为学院“80后”优秀青年教师、博士后,体现出了学院科研工作的“传帮带”效应;更体现出了近年来学院扎实推进以国家社科基金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进一步鼓励了学院今后的科研工作不断勇攀高峰。